新聞稿及更新 - 最新消息 - 樂施會
跳往主要內容
開始主要內容

新聞稿及更新

2015年12月02日

全球最富裕一成人口佔整體碳排放量一半 最貧困的35億人僅佔一成

樂施會在巴黎氣候大會期間發表最新報告,指出全球最富裕的10%人口所製造的碳排放量佔了全球總量約一半,最貧困的35億人僅僅產生10%的碳排放量,然而後者卻飽受超級風暴、乾旱以及其他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威脅。

樂施會《碳排放極度不平等》報告,對多個國家的富裕和貧困群體的生活消費模式和碳排放量進行評估。在談判代表對各國減排目標進行磋商,欲達成協議之時,報告無疑有助於消除「急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始作俑者」的誤解。報告指出,儘管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增長迅速,但當中一大部份是在製造商品時產生的,而這些商品很多都是供其他國家的人消費。這意味著,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遠低於發達國家人口。

樂施會巴黎氣候大會發言人王彬彬提到:「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不平等議題密切相關,兩者給21世紀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挑戰。巴黎談判必須引領和構建全人類共同的經濟發展,巴黎談判不能只考慮最富裕和碳排放最多的一群,同時要關注最貧困、排放責任最小、卻最受到氣候變化威脅的一群。」

本報告明確闡述了全球、國家間及國家內不同層面碳排放責任不平等的程度。例如:

  • 全球最富裕的1%人口人均碳排放量是最貧困的10%的175倍;
  • 印度最富裕的10%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貧困的50%人口人均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;
  • 印度最貧困的50%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貧困的50%人口人均碳排放量的二十分之一;
  • 中國最貧困的50%人口(約6億人)產生的總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富裕的10%人口(約3000萬人)總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。

王彬彬提到:「富裕和人均碳排放量較高的人群,無論身處何地,都應該對自己的碳排放負責。人們很容易忽視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,其實亦住著全球最貧困的人口的事實。當發展中國家開始承擔其公平份額和履行減排義務的同時,富裕國家更應在碳減排行動中起帶頭作用。」

報告指出,就目前來看,如果巴黎協議沒有取得有力度的成果,唯一能從中獲利的群體就是化石燃料行業的億萬富翁。因此,解決經濟不平等問題,阻止這些巨富繼續因高碳排放而獲得厚利,對消除極端貧困和對抗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。

世界銀行近期發表的報告說明:無論在哪個國家,面對氣候變化的影響,最貧困的人群都是最脆弱和最手足無措的一群。乾旱、洪澇和超級風暴不僅襲擊了菲律賓,也影響了美國。女性,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女性,多以農業為生,缺少其他生計途徑,往往成為了最脆弱的群體。

王彬彬強調:「碳排放的極端不平等現象需要得到有效控制,巴黎協議要保證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.5度以內,並增加對氣候資金的投入,協助最貧困和最脆弱社區適應氣候變化。」

樂施會同時呼籲,巴黎協議需要解決因氣候變化帶來、卻無法透過氣候適應而解決的「損害與損失」問題,並確保所有氣候項目和行動都要保障人權和維護性別平等。

本報告得到了巴黎經濟學院Lucas Chancel、Thomas Piketty(《從京都到巴黎:碳和不平等》的聯合作者)以及「瑪麗.羅賓遜基金會 - 氣候公正」主席瑪麗.羅賓遜的支持。

- 完 -

關於樂施會:

樂施會是一個國際扶貧發展機構,旨在推動民眾力量,消除貧窮。

傳媒查詢,請聯絡:

朱麗珊 Sarah Chu (樂施會高級傳訊幹事)

電話:+852 3120 5280/ +852 9276 0064

電郵: sarah.chu@oxfam.org.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