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生计 - 乐施会在中国
跳往主要内容
开始主要内容
城市生计

相片说明:乐施会希望为改善外来工的可持续生计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贡献一份力量。
 

 项目介绍

农民工为改善生计而前往城市,然而由于进入陌生的社会、大多数从事最基层的工作、面对政策上的不公平等因素,他们要承受许多困难,是城市中的弱势社群。乐施会与民间团体及学术机构各方合作,在超过10个城市推行城市生计项目,项目集中在珠三角、北京、长三角等地区。透过社区服务、儿童教育、公众教育、法律援助、宣传职业安全健康,以及政策倡议等,协助超过20万农民工及其家人改善生计,促进社会融合,提高工人法律知识及权益意识,并呼吁社会大众更关注打工群体面对的问题。

助人自助 共建无穷世界

单次捐款 每月捐款


 

了解外来工的处境和心声

 

流动儿童发展工作:
社区参与和社群充权

 

 出版刊物

《边缘女工的充权与倡导——乐施会家政工经验总结报告》


 项目故事

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社区融合,近年已培养了十多位外来工家长成为「妈妈老师」,使更多流动人口家庭获得适切的教育支援。

让流动儿童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,
在城市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


中国目前有超过三千万名流动儿童与在城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。为了节省开支,很多外来工家庭只能住在欠缺规划、常被称为「脏、乱、差」的城中村。无论在长三角、福建还是广东的城中村,基层工人家庭最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。受户籍制度所限,流动儿童难以入读城市的公立学校,即使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亦难以继续在城市升学,故每年都有大量流动儿童无奈离开父母返回户籍地农村读书。

乐施会的项目伙伴「深圳市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」在2018年暑假为即将返乡的流动儿童举办「深圳,我爱你,再见!」告别城市活动。其中一个孩子提到:「我虽然不是深圳人,但我出生、成长在这里,我深爱著深圳⋯⋯」乐施会希望公众更了解流动儿童的处境,使他们可以在父母身边成长,在城市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。

乐施会也继续支持伙伴机构在外来工聚居社区开展服务,并鼓励社群互助。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以学前教育为切入点推动社区融合,近年已培养了十多位外来工家长成为「妈妈老师」,使更多流动人口家庭获得适切的教育支援。「苏州星星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」支持儿童组成自己管理和运作的兴趣小组,更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,促进社会融入。本会将继续支持家长和儿童充权,使劳动者和他们的家庭,都可以在城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。
 

重D音:唱出工人的心声


一年一年过去啦
我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
钱倒是没有挣多少
委屈却受了一大把

这首名叫《深圳深圳》的歌,由深圳工人乐队重D音创作,乐队成员平日各自有工作,业余时间到工厂、街头、酒吧等场地表演,希望唱出外来工的心声。

重D音主音歌手董军说:「外来工年复年在城市奋斗,工资低、工时长、社会保障又少,精神生活也非常匮乏。」他和妻子小娜于2008年来到深圳工作,之后生下孩子蛋蛋,但没法申请到城市户籍。

由于目前不少社会保障与福利还是与户口相挂钩,没有城市户籍的外地小孩,较难享受当地医疗和教育等福利。小娜孩子的户籍是湖北,虽然在深圳出生和成长,却一直被深圳排斥于门外。「像其他新生婴儿般,我孩子一岁前经常要看医生,但因没有深圳户口,不能在上小学前购买到医疗保险,每月的医疗费比奶粉钱还多。」小娜说。董军担心孩子不能入读公立学校,未能接受好的教育,将削弱他在未来的发展机会,甚至陷入贫穷。

重D音于2011年在乐施会伙伴的协助下成立,并在2014年成为我们直接支助的合作伙伴。董军说:「因为乐施会的支援,我们可以透过音乐建立工人文化,推动外来工关心自身权益,有助改善我们的生活。」
 

了解更多城市生计的故事
 

没有智能电话的童年不快乐吗?

孩子来到「四环游戏小组」的第一课,就是要学会玩。玩的不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,也不是奢侈精巧的玩具,而是用最普通的材料设计出的、不脱离生活的游戏。

 
 

在城中村写作

外出打工多年的全桂荣有感于外来工文化生活匮乏,选择在苏州的城中村开办一家「工友家园」。九年来,他创办的工友家园为打工者们提供图书借阅、电影放映、文学及音乐创作等活动,累积服务数万人,并与工友们一起探索属于自己的工人文化,使公众听到他们的声音。

 

广州流动儿童守护者的进与退

乐施会伙伴机构「火把社区」致力于改善广州流动儿童的生存状况。机构在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租用场地开设社区活动中心,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、健康的活动场所,同时培养社区和家长骨干,令儿童、家长、社区一同成长。


助人自助 共建无穷世界

单次捐款 每月捐款

了解更多乐施会在中国的发展项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