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施世界公民教育1:回应教育新需求
跳往主要内容
开始主要内容

专题故事

发展教育2019年6月30日

乐施世界公民教育1:回应教育新需求

黄健 - 图像

黄健

澳门培正中学校长助理、公民教育老师及义工队指导老师

乐施会编按:乐施会在澳门推行「世界公民教育」已有五年时间。在这些日子里,我们感谢一班同路人与我们共学,在各类活动中一起成长。为了让读者有不同的视角了解「世界公民教育」及我们的工作,我们将在这里,连续六期刊出我们的教育伙伴及学生参与乐施会教育工作的感想。第一篇,我们尝试从一位义工队导师的视角回望她与乐施会共事的点滴。


作者:黄健(澳门培正中学校长助理、公民教育老师及义工队指导老师)


教育新需求

我们的生活每日都在转变,教育亦然。对于如何培育未来的社会公民,近年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要求,就是强调学校课程要由过去偏重知识学习,转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;从过去分离割裂式的学科系统,发展为综合性的通识学习。而窥探《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》(PISA)最新的教育愿景,其中之一是要在2030年达成「学生个人与社会福祉」,我们更可看到教育界未来其中一个重要方向,是要培育学生作综合发展,让他们对个人、本土、以至全球有较深入的认知,成为有远见、具行动力、会反思的公民,以致于终身服务社会。

澳门培正义工队的角色

早于2007年,澳门培正中学于校内创立义工队,每年成员约有180人。义工队的设立正是希望提供一个课余平台,让同学透过在真实社区内服务,运用在学校内的知识与经验(例如逻辑思考、中英文书写、影片剪辑等),自小学习解决社区内大大小小的问题,建立学生此时此刻的公民身份,并在这个持续的学习历程,培育出服务社会的心智和能力。

然而,要将上述「服务」与「学习」、「知识」与「社区」结合,老师单靠自己的力量,往往会感到十分吃力,因为社区内的议题并不能单靠老师的「备课」就能掌握,我们缺乏专业知识、社区网络、合作平台以及组织的时间。近年乐施会组织「乐施行动组」,便正正回应了校内资源与教育新需求之间的矛盾。

乐施行动组与义工队的结合

2017年9月,本校义工队与乐施会成立了澳门首个以中学生组成的「乐施行动组」,发挥学校与非牟利组织的不同优势,开展为期一年的世界公民课程,培育同学的全球视野及本土情怀。课程以「立足澳门社区,关心全球议题」为主轴,透过参与式及赋权式的学习过程,让同学学习不同的全球化议题并聚焦澳门本土情况,例如「经济不平等」及「气候公义」等。经过体验式的学习后,学生更需要针对个人感兴趣的社会议题,参与社区服务并学习自主地策划改善社区的行动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、摆脱标准化的模式,著重学以致用的知识实践面向,正正回应了教育界的新需求,亦是本澳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。

在同学与乐施会同工相处近两个学年后,不难发现他们彼此亦建立了深厚的关系,除了谈论世界公民相关议题外,学生亦会主动与乐施会同工分享生活琐事和人生大事,例如人际关系的烦恼及升学方向等问题,在中学生的校园生活里,有一个非老师身份的成人作为闲话家常的对象,我认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。在不知不觉间,乐施会同工丰富了我们义工队的师生关系,这是我最珍视的部分,亦是这次合作的意外收获。
 

原文刊于《新生代》杂志 六月号
版面:《乐施看世界》